湖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来源:岳阳县人民政府网   2015-03-13 00:00
浏览量:1 | | | |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及“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 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成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全省体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心 拼搏进取,以认真备战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省运会为契机 推动各项体育工作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 以全民健身为契机,掀起全民健身新高潮 人民群众体育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28.6% 居全国上游。群众体育科学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6500余人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健身设施条件大为改观 一大批“路径工程”、“雪炭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场工程”、“户外基地工程”等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迎奥五环潇湘行”、“家庭趣味乐拼拼”、“奥运向前冲”等系列品牌活动、特色活动、广场和公园活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2008-北京奥运会 湖南运动员勇夺3枚金牌,取得了我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第二好成绩 2009-,我省竞技体育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再进全国十强为标志 圆满完成本周期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18枚金牌、10.5枚银牌、6枚铜牌的可喜成绩 金牌榜位居全国第十,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实现了综合金牌榜排名、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全面超上届的成绩,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010-,我省运动员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共获得12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的佳绩 实现了参赛人数、金牌、奖牌全面超上届的目标任务。我省竞技体育发展势头良好 项目总量保持平稳,夺金项目有所增加 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 我省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37个(其中奥运冠军3个),亚洲冠军73个 全国冠军193个。业余训练和青少-体育工作根据“突出重点 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并以中级体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重点 健全了青少-训练体系。体育产业坚持以体坛周报、体育彩票、体育基金会和体育产业开发中心为重点 以实现“科学发展、强基增效”为目标,各项工作做大做强 再创新高。体坛周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定位 实行跨媒体经营发展,从单靠发行赢利 到实现广告和发行双赢过渡。目前拥有一报八刊 五-创收1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663万元 获利润9928万元。体育彩票不断创新体制 瞄准市场,更新玩法 五-完成销售53.79亿元,获公益金16.47亿元 体育无形资产和实体开发成效明显。2007-底成立的湖南省体育发展基金会 已向社会募得资金4770多万元。体育科研认真推行“训、科、医”一体化 把为运动队的科技攻关服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 体育教育以体育职业学院成为全国首批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高职院校为标志,开创了体育职业教育新局面 体育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立法、执法卓有成效 《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湖南省公共游泳场所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会同省文化厅起草了《湖南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办法》 已经多次修改,准备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仍然是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群众体育领域 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组织体系、指导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在竞技体育领域 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还很不均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 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以省运会为龙头的省内竞赛体系尚待完善 竞技体育的赛风赛纪还需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仍然面临着市场规模不大、政策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市场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市场配置体育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有效的发挥。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化 体育发展模式尚没有根本转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十二五”时期 必须迎难而上,高度重视 努力解决阻碍和制约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和矛盾。

  (三)“十二五”时期是湖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 尤其是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名义申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 体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巨大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交流、竞争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竞技体育蕴含的丰富精神价值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体育市场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代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使体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更加积极、全面的影响。“十二五”期间 要进一步明确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坚定信心 勇于挑战,统筹规划 扎实推进各项体育工作,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四)“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建设与富民强省相适应的体育强省为目标,牢固树立大体育观念 突出重点,优势带动 即以活动带动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以金牌带动竞技体育的发展 以项目带动体育产业的腾飞,促进湖南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大力实施“一大三带动”战略 所谓“一大”,即树立大体育意识 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为核心,跳出体育看体育 跳出体育办体育,使体育事业及体育工作有大气象、大作为、大手笔、大影响 所谓“三带动”,即群众体育要以活动来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竞技体育要突出金牌战略 以金牌带动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体育产业要以优质项目带动本体产业上规模、出效益。

  (六)“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 促进我省群众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全面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 保持在奥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排名靠前,完善我省竞技体育青少-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 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体系 不断深化改革,完善运行机制 努力使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法制、人才培养、行业作风、体育宣传等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提高湖南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

  (七)“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体育工作为推进我省“四化两型”进程服务 立足体育,奉献社会 服务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任务。坚持促进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 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对外交往中的综合功能和独特作用,把体育发展融入湖南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中。

  ——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民生。我省体育发展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宗旨是以人为本 面向大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体育发展为人民 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不断探索“十二五”时期各项体育工作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加快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坚持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促进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 创造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坚持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依法治体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和发挥科技、教育、人才队伍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坚持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 坚持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依靠科技队伍和教育发展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加强体育法制建设 提高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 将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提升湖南体育的软实力。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 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通过体育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 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三、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 为改善民生服务

  (八)“十二五”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 明确“三个纳入”,即各级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 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 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指导队伍等方面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高,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九)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意识,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资金、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十)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落实全国《“十二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使我省人均使用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 建设以县(市、区)为中心、街道(乡镇)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常体育锻炼所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落实对城市全民健身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保证城乡基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经费 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资金扶持力度。

  (十一)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工程建设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市(州)、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均建成体育健身场地设施 到2015-,全省各县(市、区)建1个全民健身中心 建10处以上健身路径;各市(州)城区建1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广场) 建100处以上健身路径。积极推进城乡新建居住区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普遍建有全民健身设施。

  (十二)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探索多种形式的开放管理模式,完善和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政策 逐步建立相应的开放条件和标准、财政补助、保险、收费标准、安全管理规范、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努力扩大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范围,盘活学校体育场馆资源 争取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

  (十三)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县(市、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等体育社团 社区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体育主管部门要对不同类型的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给予支持和扶持 切实推进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规范化、实体化建设。依托业余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县级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组织 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力争“十二五”时期城市街道、农村乡镇都建有体育组织 城乡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基地设施配备及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大幅增长 以此为基础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制度 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 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宣传 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创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品牌活动。

  (十五)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 积极推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 动员、吸引城乡居民坚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支持、扶助公众经常就近、就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群众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和体育健身方法 积极引进国内外科学先进的体育健身方法和手段,促进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利用法定节假、民族传统节以及农闲季节,定期举办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 各行业体协、单项运动协会等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协会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组织指导作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创新发展。

  (十六)倾力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活动 精心组织好四-一届的大众体育运动会及每-举办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倾力打造“假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休闲体育”等城乡健身景观 此外,打造“江”、“湖”、“山”三个具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新品牌 “江”指湘江,即构建湘江健身走廊 以湘江为纽带,以各地健身设施为依托 以各具特色的健身活动为内容,连贯起来形成一条设施完备、活动不断、规模大、影响远的湘江健身走廊 “湖”指洞庭湖,即建成环洞庭湖生态健身圈 充分利用常德、益阳、岳阳三市环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布设系列健身项目 如自行车、轮滑、龙舟、划船等,把生态旅游和环湖健身有机结合起来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在大自然中运动起来 “山”是指名山,包括张家界、邵阳崀山、南岳衡山、湘西凤凰南长城等 组织开展一系列以登山、攀岩为主题的省内、国内乃至世界性的登山活动,形成品牌 促进体育和教育、体育和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融入城市优美景观 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十七)实施“青少-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初步建成青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青少-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探索创建“青少-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200个以上 创建20个湖南示范性青少-体育俱乐部,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量达到150所以上 青少-户外体育营地数量稳步增长。初步建成符合省情、较为完善、受益面广、服务均等 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以各级各类学校、体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及社会各类性质场地设施为载体 以青少-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户外体育营地和社会其他服务机构为组织形式,以体育教师、教练员、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组织指导人员 以健身活动、竞赛交流、技能培训、健身咨询、体质监测等为主要服务的青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十八)加强对特殊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与领导 充分发挥老-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强老-人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 积极引导老-人参加体育活动。构建残疾人体育活动服务体系 广开残疾人体育事业筹集渠道,培养残疾人健身体育指导员。

  (十九)完善全民健身的科学标准和规范体系 建立健全县级体质测试机构,开展城乡居民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 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群众健康状况的研究监测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制度 组织开展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不断增加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 到20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 其中城市达到3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 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标准占学生总数的96%以上,青少-体质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四、进一步增强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为国为省争光

  (二十)“十二五”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金牌带动 促项目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强基拓优”工程 积极引进人才,强化科技强体 内涵挖潜,外延扩张 努力培育潜优势项目,巩固发展优势项目 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建设好竞技体育的人才梯队 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整体竞争力。

  (二十一)坚持“以金牌带动 促项目发展”战略不动摇。我省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证明 从湖南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湖南人开展的、有一定基础的重点项目 突出尖子队员的培养,在大型运动会上突出金牌的做法仍然是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 重点是九个训练中心开展的重点项目。

  (二十二)抓住机遇拓宽竞争面 抓住机遇,强基拓优 挖掘潜能,发展潜优势项目 在已经有的大项中发展小项,或者发展同类项 包括田径中长跑、游泳男子项目、女子水球、拳击、赛艇女子项目、皮划艇划艇项目等。新增加的项目原则上应以非打点计分项目为主 实现新增3个大项、40个小项的目标任务。

  (二十三)坚持筑巢引凤引进人才 目前我省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龄老化 能力不突出情况比较普遍,各项目之间也不平衡 有的项目没有业务带头人。要在优秀教练员严重短缺的项目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增强事业发展后劲。

  (二十四)坚持科技兴体增强能力 根据我省运动队的实际扩大体育科研服务的领域,重点解决科研设备严重短缺和科研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十五)切实抓好后备人才培养 要适应新形势下业余训练的新特点,依托各级各类体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结合我省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推进湖南业余训练正规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建设进程 使全省业余训练在训人数保持在1万至1.5万人的适度规模,成才率逐-提高 扎实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强县、强校、强项、强人”的“四强工程”,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增强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后劲。要在体教结合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切实解决运动员进出口渠道的畅通。省体校要担负起作为我省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库的重任。

  (二十六)完成好“十二五”时期举办和参加其他重大赛事的任务 2012-伦敦奥运会要力争夺取2-3枚金牌;2013-第十二届全运会要力争夺取15-18枚赛会金牌 确保金牌十强地位。认真筹备、精心组织2014-第十二届省运会 适应职业体育发展趋势,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建设好湖南自己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俱乐部,全面参与国内职业体育竞赛 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社会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十七)加强省优秀运动队建设与管理 建立省优秀运动队竞争和激励机制,形成进出有序、科学合理的省优秀运动队管理体系 不断创新和完善省优秀运动队党支部领导下主教练负责的运行机制。发挥主教练的主导作用 创造有利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训、科、医紧密结合的省优秀运动队训练机制。

  (二十八)深化对竞技体育规律的认识 深化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综合性运动会的备战参赛规律、运动队管理和训练规律的认识,加强运动训练方法和技战术创新研究 强化训练过程中的计划与选材、营养与恢复、管理与监测、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充分发挥体育科技的先导性和支撑作用 注重对世界和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动向和趋势的情报信息收集。

  (二十九)改革和完善运动竞赛体系 充分发挥省运会等赛事的杠杆作用,对省运会的赛制、设项等合理调整布局 完善政策,充分发挥省运会在推进赛制改革、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第十二届省运会增加大学生组,成-组改为社会组 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 调动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

  (三十)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 加强省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裁判员管理 不断提高教练员、裁判员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三十一)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等政策法规。青少-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普遍被纳入普通教育序列 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形成较为完备的青少-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 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运动员的基础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 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发挥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三十二)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 拓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 对获得全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和奥运会前三名的运动员实行政策性安置。实施工伤保险和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重视、加强对运动员劳动、医疗等方面权益的保障工作,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完善运动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支持和指导 构建和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

  (三十三)加强运动队道德作风建设 以运动员为主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励志教育 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相结合,使省优秀运动队成为政治合格、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优秀群体 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深入持久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运动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培养运动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作风。

  (三十四)狠抓赛风赛纪 维护赛场秩序。净化赛场风气 促进公平竞争。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裁不公、扰乱赛场秩序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清除竞技体育行业中的“假、赌、黑”等不良现象。

  (三十五)加强反兴奋剂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反兴奋剂条例》,不断完善反兴奋剂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对反兴奋剂工作的指导。

  五、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增强体育产业竞争力

  (三十六)“十二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借助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和兴建湖南奥林匹克体育园的契机 坚持走“优势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体育市场培养 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充分发挥体育基金会的作用 大力开发无形资产,组建以体坛周报为龙头的体育产业集团 以体坛周报的上市和体育彩票的销量增长以及体育基地的建设,带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 提升我省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十七)建好湖南奥林匹克体育园 规划建设国家羽毛球、举重、摔跤、柔道、体操等国家级和省级训练基地,解决我省长期以来体育训练场馆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 承担国家体育总局交由我省组织的全国集训,接待国外体育训练团队 规划建设以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体坛周报总部大楼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基地,带动我省体育产业的更快发展 规划建设能为大众提供多元化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基地,解决我省全民健身设施起点不高、配套不齐 人民群众缺少健身娱乐休闲场所的问题;实现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整体搬迁 改善办学条件,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十八)做大做强湖南体育产业集团 省政府已同意组建湖南体育产业集团,为省属大型文化企业 必须尽快完成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实现体坛周报社的改制和整体上市 做大做强湖南体育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

  (三十九)扩大体育彩票的发行 “十二五”期间体育彩票发行要突破120亿元。要千方百计提高体育彩票的销量 又要确保体育彩票的安全和在彩民中的口碑。加强体育彩票各项基础建设 丰富各类具有体育特色的游戏玩法和彩票品种,提高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 稳步扩大市场。

  (四十)充分发挥体育基金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 大力开发无形资产。体育基金会在筹资方式上要更加灵活多样 增强活力。单项体育协会逐步实现实体化。

  (四十一)内引外联创办实业 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旅游等都可以创办实业,参与市场竞争。

  (四十二)有效介入社会体育产业 增加话语权。与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共同做好湖南体育及相关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为我省体育产业宏观调控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

  (四十三)积极争取体育事业发展扶持政策 借省发改委将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列入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之机,促进省政府明确体育产业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扶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 争取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体育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扶持奖励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六、推动体育管理职能转变 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

  (四十四)加强宏观管理 促进政事分开。体育行政部门切实转变职能 把工作重心放在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行业秩序上来,促进政事分开 管办分离。进一步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作用 健全单项协会的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管理职能 加强对体育社会团体的指导,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团体的关系。

  (四十五)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意识和能力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依法治体意识 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进体育政务公开,促进行政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十六)推进和完善体育立法 科学论证,做好《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的修订出台工作 抓紧调研和制定规范体育市场、治理赛风赛纪等体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体育法规体系 做好现行体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和评估工作。

  (四十七)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 建立和完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市、县级体育行政执法机构和机制的建设 严格规范体育行政执法行为。建立体育行政执法队伍 组织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监督检查。推进体育行政执法责任制 强化依法履行体育行政职责的积极作为。

  (四十八)深入开展体育法制宣传教育 实施体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规划,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法制教育活动 加强对体育法制的媒体宣传和信息传播。

  七、加大科教兴体力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十九)加强对体育科技的研究 坚持体育科技重点研究领域与优先发展为主题,重视应用研究 扶持前沿研究,加强体育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做好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和省优秀运动队的科技支撑。在竞技体育方面加强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支持和保障 着力解决重大运动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在大众健身方面 着力开展大众健身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五十)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促进体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培养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充分发挥体育职业学院的优势,调整发展思路 科学定位,紧紧依托体育行业 突出行业办学优势和特色,在保持体育教育稳步发展的基础上 用体育教育的成果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竞技体育,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 坚持做精做强的发展目标。积极创建省级骨干特色高职院校 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八、加强体育新闻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五十二)加大体育新闻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提升体育社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完善体育宣传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重要法规、政策和条例的宣传 为体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社会环境。

  九、加强领导 开拓创新,重视保障 促进落实

  (五十三)加强对体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 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以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五十四)改革创新体育体制机制 增强体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和完善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市场支持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省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增强体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五十五)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职能 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引导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发展 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创新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不断增加和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五十六)积极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 要借我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名义申办2017-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整合长株潭城市群的体育资源 促进长株潭体育产业新发展,为成功申办第十三届全运会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我省体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建设进程和富民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五十七)做好体育事业统计工作 认真组织体育事业统计工作,扎实推进体育事业统计信息化进程。

  (五十八)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体育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整合体育信息资源 拓宽采集渠道,加强信息服务 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

  (五十九)加强体育工作者队伍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增强体育队伍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奉献意识 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体育工作者队伍。

  (六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制订和实施本地区、本单位的“十二五”规划;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部门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管机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本单位体育事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确保落实,保障和推进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