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龙:驻村“小书记”群众“贴心人”
来源:县扶贫办   2020-09-08 09:27
浏览量:1 | | | |

作为英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在各项工作中,他心中装着百姓,为民谋着致富路,掌握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增添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他就是国网岳阳县供电公司驻英桥村的“第一书记”蒋学龙。

毛田镇英桥村由原英桥、白水、桃洞、高昌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9.06平方公里。有37个村民小组,1030户,3741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移民村,村里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93人,2020年计划脱贫7户20人。

2018年3月,蒋学龙被委派到英桥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结对帮扶,他深感责任重大。为掌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白天,他走农户、跑部门、筹集资金;晚上,加班整理各类台账记录、规划方案、总结汇报、档案管理等资料,“白+黑”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在一次次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后,他切实感受到脱贫攻坚的重担,也下定决心杜绝小打小闹,要将治贫治到根上。他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颜色动态管理卡,按照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帮扶管理,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红卡是返贫的贫困户, 绿卡是稳定脱贫户, 黄卡是今年的脱贫户但有返贫的可能性,从家庭的基本情况、扶贫政策多个方面进行登记,在对扶贫政策进行宣传的同时,又可以让贫困户随时了解并享受到好的扶贫政策。”

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和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一着“先手棋”。在得知英桥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后,蒋学龙立即向县供电公司汇报,得到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当即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38万元,新增 200千伏安配变1台,新建400伏配套线路2千米,有效解决了120户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难的问题。向省电力公司争取资金11万元,新增加50盏太阳能路灯,让英桥村成了不夜的农村。

“以前过年过节空调电表都带不起,原来的路灯效果不好、还耗电,现在都是太阳能,而且照的时间也长,可以一夜到天亮,晚上出门也方便了。”

同时,他还和村干部一起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进村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了解决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蒋学龙向县电力公司争取资金4.8万元,建立了便民卫生室,改善就医条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极大地增强了英桥村村民奔小康的动力和信心。

积极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为了认真当好产业扶贫指导员,变输血为造血,他结合英桥村实际,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在英桥村新增扩大40亩的艾叶种植扶贫项目规模。同时,向省电力公司申请产业扶贫捐赠资金8万元,发展艾叶种植,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今年68岁的罗神恩一家以前住在风雨飘摇的老房子里,一下大雨,就担心房子随时会倒,心里过得一点都不踏实,后来,罗神恩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在蒋学龙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为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资金和移民安置资金

“7万多块钱的新房子,自己只花了几千块钱, 新房子住着很舒服、很宽敞,下大雨都不怕了。”

房子安全了,没有收入来源,生活依旧困难,在蒋学龙的帮助下,罗神恩开始收割艾叶,然后统一交给合作社进行回收。

如今,全村已有艾叶150亩,一部分由村总揽,经济收入在4万元以上,还有一部分由8户贫困户自主经营,每亩艾叶年收入约1500元以上,预计每户可年增收5000元。同时,蒋学龙还积极争当贫困家庭自产农副产品的推销员和代言人,定向采购贫困家庭自制的大米、鸡蛋等农副产品。在得知贫困户罗丙午自产的鸭蛋大量滞销的情况后,蒋学龙积极向县供电公司领导汇报后,滞销的1521斤土鸭蛋被县公司职工食堂全部收购,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我妈妈手摔断之后,鸭子就没有人管了,蒋书记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帮我把鸭子和蛋全部都销掉了”

去年7月份到现在已累计帮助全村实现消费扶贫32万元。两年多来,英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蒋学龙功不可没。“驻村帮扶动真情、帮扶结队暖人心!”英桥村给县供电公司送来了锦旗。

蒋学龙说:“只要能够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我觉得这应该都是我义不荣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过的越来越好,再多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