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1-07-05
岳阳县统计局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来源:县统计局   2017-02-20 00:00
浏览量:1 | | | |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管理预测预警制度

(一)信息收集。局应急机构及时收集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各有关单位应及时向局应急机构报告有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信息内容:1、可能诱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2、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数量、分布及有关内容;3、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型及影响区域;4、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5、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二)信息分析。局应急机构按照职责,根据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进行研判,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必要时上报县应急管理机构研判。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单位等。

(三)预警处置。对于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尽可能控制和消除事态扩大。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到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对于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局应急机构协调组织相关应急处置力量,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同时进入应急准备状态,做好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准备。

二、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制度

(一)为使应急管理关口前移。把突发事件化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本制度所称风险隐患是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秩序等方面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单位和个人等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单位内部场所、私人房地产等范围内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易受雷电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因激烈情绪或极端矛盾可能导致恶性上访或恶性斗殴的;其他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

(三)建立和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人员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局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各线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人。各股室是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局应急办是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监察主体。

(四)任何股室和个人发现风险隐患,均有义务向局办公室反映,任何股室和个人均有权向办公室反映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当等行为。

(五)要定期组织对本单位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情况建档造册,专人管理,随时备查。

(六)对本单位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能及时化解处理的要及时化解处理,一时不能化解处理的要制订化解处理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化解处理的目标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质保障;4、具体责任单位和人员;5、处理的时限和要求;6、常管理规范和应急预案。

(七)局应急办应及时分类汇总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专题进行研究,决定处理意见。

三、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

1、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包括信息来源、时间、地点、范围、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2、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必要时要随时报告,报告要注明时间地点,情况紧急的要形成专题报告。

3、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四、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制度

(一)应急事件发生后局应急领导小组安排负责人、有关专家等人员到现场指挥,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4、采取措施,组织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及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维持社会治安;5、组织抢修被破坏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6、向市政府及时报告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情况和工作建议。

(二)现场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若干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人员伤亡等情况,在启动各级相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同时,及时进行不同程度的社会动员,协助提供有关保障、组织人员疏散、隐蔽、隔离等工作,有组织地参与应急救援。

(四)及时宣传好动员工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动员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环境污染和减轻震灾的紧急处置工作。

六、应急管理分析评估制度

(一)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对其危害情况做好跟踪统计。

(二)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全面统计损失情况,总结处置工作,形成危害情况和处置工作评估报告,并上报市应急办。

(五)要建立突发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六)评估过程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

七、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迟报、漏报以及瞒报、谎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造成损失或重大影响的;对不及时报告预警信息、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