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9-04-08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公共服务 > 证件办理服务 > 户籍身份 > 暂住证办理

居住证解读

来源:岳阳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5-08-10 00:00 浏览次数:1
居住证是中国一些发达城市借鉴发达国家“ 绿卡”制度进行的尝试,为中国制定技术移民办法,最终形成中国国家“绿卡”制度积累了经验。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西安等城市为引进人才,都相继出台了工作 居住证制度。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
2014-1-,北京市出台规定,居住证制度将替代现行的 暂住证,居住证将附加公共服务,随着使用者在京生活、工作的时间越长, 公共服务也将随之“升级”。
2014-12-4国务院法制办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居住证持有人可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包括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平等劳动就业等多项权利,并可逐步享受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等权利 [1]  。征求意见稿规定,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以上,符合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申领居住证。

1实施背景

居住证连接了几个不同的时代。
居住证 居住证
这头是从1984-开始实施的 暂住证时代,那头是取消 户籍制度之后人人自由迁徙的时代。在全中国各地的相关改革中,非户籍人口的权益正在益受到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也在渐扩大。这些变化的背后有招工难、地方保护等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着地方政府辖区管理的政治需求。

2发展趋势

全中国范围内的大趋势是,以具有 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
深圳 深圳
逐步放宽城市户口的迁移限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近乎必然地陷入政策悖论难以自拔:一方面,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对 二元结构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一旦户籍制度有所松动,户口“含金量”越高的地区,越可能面临外来人口蜂拥而入。摆脱这一两难困境绝非易事,因为除了考虑外来人口的强烈需求,还需要考虑以城市居民的变革意愿。从实际情况来看,阻碍户籍统一管理的障碍,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对本地居民大量失业以及公共财政入不敷出的顾虑。风物长宜放眼量。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通过限制外来人口进入以维护本地居民就业、压缩公共支出的做法,终究会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而损及经济持续向上,就业岗位以及财税收入亦将因此增长乏力。这就好比各个独立经济体之间,全球化固然带出种种冲击,但是利弊权衡之下,封闭的、静态的、低水平的稳定,终究还是让位于开放的、动态的、高水平的稳定。 [3]  
在深圳之前,上海、成都、昆明、沈阳早已经进行了“居住证制度”的尝试。

3主要意义

从“ 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体现出城市管理的重大进步。
首先暂住证制度暗含着对外来人口的某种排斥。“暂住”者,顾名思义“暂时居住”也,这就在时间上作出了一定限制。此外,“暂住”需要 证件,换言之,无暂住证者不得随意“暂住”,这就在空间上作出了一定限制。凡此种种,显然不合于统一市场的客观要求。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有利于城乡、城际藩篱的破除。
其次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属地管理后,将增加居住证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两大功能,从而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租赁房屋、购车购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从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同时“居住证”一定意义上是对“暂住证”替代,深圳的“居住证”分为两个内容:一为“临时居住证”,二为“居住证”。他们分别对应的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层级的外来人口,所以“居住证”内含一定的当地的政策导引作用。

4主要功能

居住证采用CPU芯片 IC卡,各地可拓展居住证的以下社会服务功能:
1.金融服务。可以绑定银行账户,利用居住证查询账户余额以及省内外银行间汇款、支付业务。
2.公交服务。可以“刷证”乘坐贴有居住证服务标识的公交车辆。
3.电子政务。通过自助申报平台,在申领居住证以及申请居住证项目变更、续期等功能的自我实现。
4.小额消费。通过加载电子钱包功能,居住证可以在商户POS终端上进行小额消费。
5.电信充值服务。可绑定移动、网通、电信号码,并对该号码随时进行充值,可以自动获得消费积分。
6.公共服务。持证人可以预订地铁、火车以及飞机航班票务。
7.门禁应用。通过加载门禁功能,可以有效识别小区居住人口。居住期满,自动阻断持证人在小区的出入。
8.企业一证通。企业或单位可以根据实际,利用居住证对员工进行考勤登记、出入识别以及内部消费等。

5制度变革

居住证制度的开始
始于二十世纪80-代中后期的暂住证制度,
广东省居住证 广东省居住证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一出生就带有歧视性色彩,限制了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在诸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利,暂住证管理的不良后果益显现。长期以来,取消、废止暂住证的呼声一直不断。中国一些地方开始先行先试,把居住证取代暂住证作为新一轮 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手段,暂住证开始在中国一些城市退出历史舞台,开始步入“居住证时代”。
居住证制度仍然只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举,因为它所标志的,仍然是城市户籍人口以及外来人口这两大“阵营”,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在一个充分流动的市场中,不同地区的要素报酬应该逐步趋向均衡。换言之,如果可以观察到不同地区同质劳动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收入差异,则意味着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资源错配客观存在。而这正可以解释为当前中国所出现的城乡及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除去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需要,以户籍制度为基石的二元乃至多元结构之不可维系,首先在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收入增长迟滞,已经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由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变。因为经历二十多-改革,除农村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外的“ 三农”政策,在产业规律以及比较优势的双重制约下,其所具有的增收潜能均已极其有限。
国务院在2010-5-27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七、协调推进城乡改革(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特大城市居住证挂钩-限
2014-3-24,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商务部的4位部门负责人围绕新型城镇化、财税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改革发表看法。并与中外代表对话,释放了中国应对改革挑战的新思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说,2014-要求各类城镇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在特大型城市则制定与居住-限等条件挂钩的居住证制度,标准将向社会公开公布。
他说,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到2020-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14-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类城镇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特大城市要实行居民制,并向社会公开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
针对另外1亿多常住城镇但无法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徐宪平说,将通过建立居民制实现市民化。国家将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并使这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