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金色的田野上…… ——解码产业发展走对路子,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岳阳县样本”
来源:乡村振兴局   2023-08-14 08:15
浏览量:1 | | | |

  一出城,就跨入岳阳县,公路蜿蜒,窗外绿意满眼、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藤繁叶茂的葡萄园,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蔓;郁郁葱葱的茶叶地里,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近日,岳阳日报“走转改”采访团队走进岳阳县,探究该县如何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做大粮食、生猪产业,做响肉鸽产业,做强水产、茶叶、油茶产业,做优蔬菜、水果产业。

  “粮”辰美景好时光

  谷民乐稻谷黄

  7月末,经历“大暑”的高温洗礼,岳阳县筻口镇道路两侧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轻拂下荡起层层涟漪,飘来阵阵稻花香味,呈现一片丰收景象。

  记者一行来到筻口镇移山村,金黄稻田里机器轰鸣,夏收正忙。

  “轰隆隆,轰隆隆……”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粉碎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谷粒、秸秆被有序分离,稻谷顺着出粮口被装谷车“收入囊中”。运输拖拉机直接开到田边装谷,不到20分钟,满满一车稻谷从田里拉到了农户家门口,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

  看着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筻口镇移山村的赵先进脸上爬满笑容。虽已70岁高龄,种粮可难不倒他。“现在种田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双抢’季节,人都晒黑一圈,现在打个电话,上门割稻,效率高,价格公道。”

  岳阳县是水稻主产区,其中有很多耕地位于丘陵山区地带。这些丘陵山区田地,农机难以到达,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

  “自古以来,农民种粮都很辛苦。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农民轻松种田,做‘新农人’。”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告诉记者,为了“新农人”梦想,2013年她返回家乡筻口镇种田,目前合作社种植水稻66万平方米,拥有农机装备设备120余台(套),实现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烘干、仓储、销售等一条龙机械化服务。

  流水线育秧、机械抛秧播种、无人机施肥打药……沐浴着新时代惠农东风,董敏芳带领乡亲们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记者了解到,董敏芳所在的合作社将智能育秧系统、高效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利用、质量追溯体系相结合,建成了岳阳市首个全过程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的60万平方米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当地科技兴农的一片试验田。完善的设施设备,强大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了一粒稻谷从“种子”走上“餐桌”的全程现代化。

  回乡至今,董敏芳创业团队投入资金超过4000万元,旗下合作社的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葡萄架上的“金串串” 

  填满群众的“钱袋子”

  蜿蜒的新墙河,流经湖南省岳阳县筻口、新墙等乡镇,是湘北地域的母亲河,也是四次长沙会战的前沿战场。

  70多年前的硝烟渐渐散去,在这个曾经的战场上,人们沿着河畔的沃土,耕耘劳作,打造出一条花开四季、瓜果飘香的万米长廊。

  又到了瓜果成熟的时节。在新墙河清水村,一排排葡萄大棚整齐排列在路两侧。走进葡萄园里,一串串黝黑亮紫的葡萄挂满枝头,个头饱满,圆润犹如珍珠。葡萄架下,村民李兵和他的妻子正熟练地撕下葡萄袋,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一串串葡萄从枝蔓上剪下,再装入筐中,并将摘好的葡萄整理、称重、封箱。

  葡萄改变了很多村里人的生活方式,没种葡萄之前,李兵夫妻一天到头在外乡打工,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照顾,夫妻两人返乡种起了葡萄。

  “现在‘夏黑’价格不错,批发可以达到每公斤16元,阳光玫瑰价格最好,国庆期间上市,批发每公斤可以达到52元。”李兵说,家门口种葡萄,不仅照顾了家庭,每年还能赚上十来万。

  “在引进葡萄种植之前,老百姓也没有致富路,年轻人靠出去打工,年迈的就在家里种地,种地也只能保持温饱。”清水村总书记李大树介绍,清水村自2001年开始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来,经过22年葡萄产业综合开发,葡萄已成为该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新墙河提子”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水果品牌,新墙葡萄合作社先后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无公害葡萄种植示范区。

  葡萄产业带动种植、销售、运输800余人就业,实现年总收入约1.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5945元。清水村形成了高效、优质、绿色葡萄种植产业板块,并拓展延伸至周边村,现已建设标准示范基地种植面积173万平方米,带动周边种植面积达373万平方米。

  近年来,清水村依托新墙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随着知名度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昔日的古村落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网红打卡地。

  茶山成“金山” 茶叶变“金叶”

  岳阳县位于北纬30度茶叶黄金生产线,拥有四千年茶史。时值盛夏,在岳阳县黄沙街茶场里起伏的山丘上,层层叠叠的茶树尽显苍翠,清风拂过,漫天的清香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瞬间氤氲整个茶园。沁人心脾的茶香钻入鼻孔,洗涤着人们的肺腑。这片片绿叶是当地群众致富的“黄金叶”。

  “我已经60多岁了,外面找不到好工作,自己承包了一点茶园,主要负责锄草、修剪、育苗、采茶、施肥的活儿,一年到头挣个四五万,足够平时生活了。”黄沙街茶场茶农屈秋良脸上挂着笑容,言语里尽是满足。

  “以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家可能体会不深。现在越来越明白了,好环境好生态,就能让老百姓赚到钱。”洞庭春茶业公司负责人雷小平在茶场干了32年,他见证了茶场的成长壮大。如今黄沙街茶场有生产基地566.7公顷,形成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施行标准化作业、定制化生产,还建设了网上茶叶交易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2022年茶场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解决了2200人的就业问题。

  黄沙街镇镇长张鹏飞介绍,以茶业为核心,黄沙街茶香小镇的茶叶示范场、黄秀农耕文化园、黄沙街集镇、三和村、苍坪村,已形成20平方公里产业板块。黄沙街镇茶业产值达到1.18亿元。

  近年来,岳阳县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产业发展之路,全力推进高标准茶园建设,选育优质品种;扎实抓好标准化生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打响“洞庭春”品牌,大力推广“洞庭春”云雾茶、湖景茶、古村茶、洗水茶等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坚持茶园建设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茶、文、旅一体融合发展。位于东洞庭湖旁的岳阳县,有着毛田、月田、公田、大云山林场等高山云雾地区的优质产茶区,洞庭春茶王、洞庭春帝王茶、洞庭春毛尖等5个茶叶品牌享誉全国。

  转载自8月9日岳阳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