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对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明确 措施有力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4-03-10 00:00
浏览量:1 | | | |

    3-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作客中国政府网,座谈、讨论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张远航:看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印象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清楚的 同时也展现了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对解决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这份报告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的文字虽然比较短 但是它涉及的面非常宽,如果深入去看 这里面的内涵还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刚才柴发合提到的内容之外 我觉得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以解决灰霾污染为主,同时以解决重点区域的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问题为突破口 来带动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目标非常明确 如果再结合“大气十条”定下的一些量化指标,就可以看到在这个报告当中对于解决近期PM2.5重污染和长远改善空气质量的信心和决心是非常清楚的。

  第二、它的措施非常有针对性 而且是非常有力的,在这里面提到要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 尾气和扬尘控制(我觉得是主要源的排放控制),这几个方面确实是涉及到了与中国目前污染物排放量直接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转方向、调结构等等 首先是淘汰落后产能,第二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 把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趋势遏制住,要把它减下来 这样才能为污染排放现存总量的削减提供更多的空间,这就改变了以前节能减排在很大程度以污染排放末端控制为主的方式 这是改善空气质量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 进一步对一些重点污染源进行控制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量化指标 所以说它控制的方向和措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是非常有力的。

  第三、实现这样一些目标和控制措施的途径和方向在这里也论述的非常清楚 可以看到这里面提到“要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这就改变了各地各城市为主、属地管理的一个传统模式,需要建立一个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体制和方式 在过去一-当中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非常重要的是建立了京津冀、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调机制 另外就是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改善不是政府一家的事,实际上是涉及到了政府、企业、公众 也就是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大家形成极高的共识来共同面对雾霾的天气 大家都做出共同的努力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从大的方面我感觉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而报告中列出的一些重要举措,也正好是针对当前控制污染、减少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症结所在 就是非常有针对性。